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明新风 >
志愿服务助推文明河南建设 红马甲活跃各个角落
责任编辑:文明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05 点击:1484 标签:
责任编辑:文明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05 点击:
内容提要: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时下的河南各地,每天都有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将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对困难家庭施以援助,给孤寡老人奉献爱心,为农民工子女解决上学难问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城市里一道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精神。

  时下的河南各地,每天都有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将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对困难家庭施以援助,给孤寡老人奉献爱心,为农民工子女解决上学难问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了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成为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力量。

  建好主阵地——引领志愿服务先锋

  坐落在郑州市人民公园门口的“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被市民称为公共场所的“流动小红帽”。大到便民服务车、残疾人轮椅,小到针线包、便签、急救药品,并全天不间断地提供开水,还成立了一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自该服务站成立以来,共接到求助热线1300余次,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经常到公园散步的附近居民李国章说:“来到这里就像自己家一样亲。”

  2013年初,省文明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创建“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的实施方案》,把加强“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建设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

  有统一标识、有办公场所、有志愿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工作台账、有服务项目、落实志愿服务活动。“六有一落实”的建站标准,切实把志愿服务站作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阵地,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要平台。

  在“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的引领下,郑州火车站东广场的“老年雷锋团”更加活跃了。寻路问事、兑换零钱、倒杯热水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每天要重复几百遍。有些群众不解地问他们为什么,老人们回答:“我们是共产党员,就是为群众服务的。”这句普通的话,感动了无数的人,受过帮助的台湾同胞还写来了感谢信。

  中原油田宋丽萍依托志愿服务站,带领油田姐妹成立了“油嫂互助爱心服务队”,与空巢老人结对子并常年坚持接送老人看病,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员志愿者”;洛阳市西工区重二社区开展“百家宴、邻里亲”社区邻里节活动;南阳河南油田连续多年开展亲情邻里节活动,大力弘扬敬老和谐文化,社区关系和谐融洽。平顶山市卫东区为社区居民印发“帮帮卡”,成立了“360帮帮团”,形成邻里互助的浓厚氛围;郑州、安阳、鹤壁等地在城区志愿服务站设立LED显示屏,滚动播出“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等宣传标语,并设立电子触摸屏,方便人们查询公交信息、了解志愿服务文化……一大批“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文化传播活动走进社区。

  截至目前,通过政府专项拨款、爱心企业和个人捐助等,全省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建成“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3078个,其中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达1600多个。我省“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建站情况在2014年10月全国志愿服务秘书长培训班上作为经验进行交流。

  创新品牌——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

  经过多年的酝酿,曾经默默无闻奉献爱心的一支支志愿服务队,打造出优质服务品牌。通过“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的带动,不断创新,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各地蓬勃开展。

  郑州市金水区南阳新村办事处的绿城社工服务站,是河南首家专业社工机构,于2007年率先开展了“311类家庭”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了关爱空巢老人模式的探索。目前已成功组建了80多个空巢老人类家庭,此项目荣获2013年“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一等奖。焦作市解放区从2009年开办“四点半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已组织300多名在校大学生每天下午4:30到社区开展服务,被民政部表彰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服务团队,7年来发展队员3000多人,为山区12所小学建立了爱心图书屋,2013年集体荣登中国好人榜。济源市沁园社区党员民警毛力争,带领30多名党员治安服务队,10年来风雨无阻护送社区附近的小学生上下学,义务帮助105名农民工解决子女上学难问题,被省文明委授予“学雷锋标兵”。

  在全省各类志愿服务队伍中,还有一大批行业志愿服务亮点品牌不断涌现。新乡市公路局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的表率作用,在下辖的路政大队、超限站、公路道班设立了85个“满天星”志愿服务站,在952公里干线公路上为过往司机免费提供热水、午餐等服务项目;安阳市旅游局组织本系统志愿者深入景区开展境内旅游《行为公约》和境外旅游《行动指南》的宣传,倡导文明旅游,仅2014年“五一”期间,就为游客发放宣传手册7000余册。

  队伍壮大——志愿服务精神遍及中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由于各种志愿服务组织的一股股爱心浪潮在中原大地涌动,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洛阳市老城区“社区雷锋广场”成立两年多来,已拥有共建志愿服务队14支,志愿服务者1200多人;许昌市妇联着力打造关爱女童活动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把具有专业技能的三八红旗手、行业标兵、“五好”文明家庭吸纳到服务队,现有1200名志愿者与280名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商丘市睢阳区文明办发起“请跟我来”志愿服务QQ群,从当初几十人迅速扩大到了几百人,并把志愿服务队扩大到了县区;驻马店市残联志愿服务站职工志愿者30人,成立的助残志愿服务队涵盖90%以上的村委(社区)联络点,助残志愿者在册人员达3万多人;信阳市浉河区湖东街道办事处三五八志愿服务站将周边单位志愿者吸纳进社区,已拥有志愿者1047人;周口市“周末公益剧场”免费向百姓开放6年多,目前全市已发展文化志愿者1300多人,参加义务演出300多场,服务对象80多万人次。

  各地还依托社区“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纷纷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社区志愿服务队,组织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把爱心传递给千家万户。

  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日益活跃,也涌现出一大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志愿服务典型。已经68岁的郑州市民谷殿明,坚持17年为市民免费更换燃气具配件,成为郑州市有名的“雷锋叔”;开封市企业家王英杰6年来卖掉名车豪宅,开办敦复书院,免费提供吃住,给市民讲述传统文化,被中国文明网推选为“助人为乐好人”;漯河市召陵区万金镇赤北村薛水秀老人自办农家书屋,把自己珍藏一生的书籍提供给村民和孩子们免费借阅,他的举动带来了漯河市文联、市图书馆等更多的文化志愿者汇聚力量奉献爱心。邓州市穰东镇王建平创办的“心灵之约”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先后给留守儿童回信近5000封200余万字,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截至目前,我省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4000多个,志愿者已达500多万人。其中,全国文明城市郑州、洛阳和提名资格城市濮阳、许昌、新乡、济源的注册志愿者已占城区人口总数的8%~10%,省级文明城市漯河、开封、驻马店等地的注册志愿者已占城区人口总数的5%~8%。

  完善机制——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为使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省文明办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意见》,及时制定下发我省《推进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工》,明确各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合作单位,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为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骨干作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全省共产党员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举行了省直党员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为加强规范化管理,省文明办先后制定下发《关于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的通知》、《河南省“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等若干文件,安排部署各项具体工作;与省文联共同组织开展“双百三进”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配合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环保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残联、省科协、省文联、省红十字会等开展文化、卫生、环保、法律、青年、巾帼、助残、科普、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原大地上志愿服务如火如荼。

  在制度的引领下,全省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省文明委和省文明办要求,分别召开了专题会议,制订推进志愿服务实施方案,深化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管理。

  目前,全省各地把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之中,把志愿服务的具体要求细化量化为考核标准,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加大测评的权重和比例,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建好、管好、用好“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以此作为服务群众的平台、传递志愿服务文化的窗口,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并通过推出公益广告、微电影、志愿服务宣传片等形式,让广大市民处处感受到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我们的城市因志愿服务活动变得更温暖、更文明,让志愿服务成为推进文明河南建设、播撒文明风尚的强大引擎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