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汝州城西20里,有一个傍荆(河)面汝(水)的村庄,名曰“春店”。传说古有春姓人家最先于此开店居住而得名。又因该村古临洛、汝、宛官道,村边曾设有官府驿站,故又有“(汝州西)二十里铺”之称,民俗谓“春店街”。
时光变迁,如今的春店虽然依旧风光旖旎,但却没有了往昔那种车水马龙的繁华和鳞次栉比的闹市门店,不足三千人的村庄,稍显静谧恬淡。
村子的不平凡,与一个人大有干系,他不仅名入《元史》,被明代戏曲家高濂著作成传统经典传奇名曲《节孝记》,唱遍大江南北,而且受到历代戏剧界青睐,翩然登载清钱德苍所编戏曲剧本选集《缀白裘》和1954年郑振铎主编的《古本戏曲丛刊》。
《元史》与《节孝记》所记载和歌唱的,就是元代著名孝子黄觉经千里寻亲、在汝州春店遇母的真实而感人故事。故事发生在公元1264年前后。当时南宋王朝大厦将倾,蒙古(元)兵的铁骑长驱直入江南大地。大将阿术一马当先,攻破南城(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时为建昌府治所在地)。依戏文所述,黄觉经乃南城县清绥峰乡人氏,父亲名叫黄普,在城破时抵抗元军战死;母亲陈氏,时年二十五岁,被元兵掳至北方强迫成亲,不从,流落河南汝州春店,好心老妪“太宜人”留其以浆衣物为生;时黄觉经年五岁,孤苦无援,善人陈容仗义抚育;及长,定亲曾氏女。遽将房屋施舍于村邻寺院僧开始出外长期寻亲;至其年龄四十三岁时始在汝州春店找到母亲,凡三十八年;公元1321~1323年间,朝廷旌表其家
门。
俗话说“百行孝为先”,古来中国人皆把孝列在一切行为规范之首。《孝经》有语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可见孝之于社会和人的关系之大、意义之深。
孝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传统美德,汝州更是孝文化的一方沃土。道光《汝州全志·人物孝子》所载孝子故事,除黄觉经外还有颍考叔(《春秋左传》有载其讽郑庄公掘地见母故事)、孔旼(宋朝人。孔子四十六代孙,卧父坟侧破屋中庐墓三年,孝行感天泣地。道光《汝州全志·卷之九·鲁山县古迹》“孔处士墓”载“宋王安石为撰志铭”。正德《汝州志·卷之八·汝州文》有孔旼《泰山行宫记》一文录入)、王五成儿(或为明末人。居汝州城十五里西荆河灌园。夜半群盗入,挺身护母,与贼拼死格斗,被重伤呼号而亡。清汝州孝廉王敦纪作有长诗赞悼。
近年来,中央以及地方开展了一系列的“十大孝子”评选活动,让新时代的孝子们再次成了社会道德楷模。汝州开展的“十大孝子”、“十大孝媳”评选活动,又使汝州人民有了诸如陈爱国、鲁文秀、韩世伟、赵清敏这样一批学习榜样。
美好的社会道德规范要靠政府倡导、楷模们引领。前有颍叔考、王五成儿等先贤之驱,后有陈爱国、鲁文秀诸辈之赓,汝州大地上,孝行遽然成风。期待汝州戏曲界能将《节孝记》重拾于舞台,期待文化部门能对古今孝行人物之事迹进行全面挖掘整理,以专辑形式用于规范宣传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