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清明祭英烈 >
近代汝州英雄人物——张德群
责任编辑:文明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05 点击:21688 标签:

内容提要:张德群(1914.04~1999.01)  曾用名何启光,何隋,河南罗山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临汝地委书记兼临汝县委书记。
张自幼在家乡就读私塾、小学。1931年1月,随父亲张金钊到信阳开盐店。因求学心切,他1932年9月离家出走,考入开封中国中学。1935年8月,考入开封县第一高中。他在学校

张德群1914.04~1999.01  曾用名何启光,何隋,河南罗山县人。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临汝地委书记兼临汝县委书记。

张自幼在家乡就读私塾、小学。19311月,随父亲张金钊到信阳开盐店。因求学心切,他19329月离家出走,考入开封中国中学。19358月,考入开封县第一高中。他在学校受到进步教师和进步书刊的影响,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1935年冬,他和进步师生一道参加了波及到开封的一二·九运动,他当时是纠察队的队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进攻华北,开封高中的十几名学生组织了抗敌流动话剧团,到豫北前线宣传抗日。张德群善于演讲,热心社会活动,是话剧团的活跃分子。他们曾在新乡、获嘉、焦作、博爱、沁阳、温县等地宣传演出百余场。在此期间,他经常与中共地下党员王锦福联系,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书籍,受到了党的教育,于1937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他们的抗敌话剧团到郑州后被编入国民党第一战区政训处宣传队。他先后在宣传队中共地下党支部任组织委员、党支部书记。宣传队先后在郑州、开封、洛阳、巩县、偃师等地演出《张家店》、《八百壮士》等抗日话剧,演唱抗日歌曲,对抗日起到了很大宣传鼓动作用。

19385月底,豫东大部沦陷。张随政训处宣传队搬到洛阳(住洛阳中学)。8月,国共合作出现了障碍,国民党要清查政训处中的共产党员。根据豫西特委决定,宣传队的人员全部撤出来,张等少数同志留在豫西工作,张时任伊阳(汝阳)工委书记,次年初任临汝地委书记。按照党的指示,张在临汝、鲁山、宝丰、郏县、伊阳、嵩县等地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宣传抗日救亡,组织抗日武装,准备开展游击战争。

19392月底,张到达临汝县,住在中共地下党员杜善行家。不久,中共临汝县委建立,张任县委书记。在开展建党工作中,先抓有思想基础的学校,再抓有统战基础的区乡,庙下、焦村、纸坊、半扎和县城的汝阳中学,都建立了党支部。焦村还建立了武装小组,掌握了一部分武装。他们还编写小报,土广播,办墙报和举办农民、妇女、儿童训练班等,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除组建临汝地委外,还组建了临汝、鲁山两个县委,伊阳、郏县两个工委,在嵩县、宝丰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11个党支部。这个时期临汝地委共有党员180人,29个党支部,拥有400余人的抗日武装。

在统战工作方面,张德群通过中共地下党员庙下小学校长张永汉与庙下区区长王绍武的朋友关系,加强对临汝县城以西的统战工作;通过关系发展国民党团管区少校参谋杨福堂为特别中共党员,利用杨的合法身份,秘密组织抗日武装。

19397月以后,张以《行都日报》记者身份住在县城,后到庙下完小任教员,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402~19492月,张被调到豫、皖、苏边区,先后任夏(邑)、永(城)、砀(山)县委书记,路南地委组织部长,泽东地委书记,宿东地委副书记,淮北路西地委副书记,豫、皖、苏区党委组织部长,豫、皖、苏等地六地委书记,六分区支前司令部政委,淮阳地委书记、分区政委。

建国后,张德群于19529月任援越顾问团整党组组长。195510月任中央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19588月任外交部党委办公室主任。19607月任驻苏使馆首席参赞。 197012月任驻古巴大使。19754月任驻巴西大使(19821月卸任)。19831月离休。19846月任中国拉美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拉美学会会长。1999111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