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郭 巧(1917~2001) 女,临汝镇西营村人。中共党员。曾为河南省特等劳动模范。中共九大代表,全国三届人大代表。
郭18岁出嫁到西营村。1939年,儿子刚满周岁,年轻的丈夫被国民党抓壮丁,一去不返,杳无音信。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新中国建立后,已是而立之年的郭巧,冲破阻力担起了
郭 巧(1917~2001) 女,临汝镇西营村人。中共党员。曾为河南省特等劳动模范。中共九大代表,全国三届人大代表。
郭18岁出嫁到西营村。1939年,儿子刚满周岁,年轻的丈夫被国民党抓壮丁,一去不返,杳无音信。她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新中国建立后,已是而立之年的郭巧,冲破阻力担起了西营村妇联主任的重担,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尔后,她积极参加土地改革,率先成立了农村互助组和初、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郭当选为西营大队党支部书记。
西营村的绝大多数耕地是盐碱滩和石头底,粮食产量低下,群众生活困难。为了改变西营村的贫穷落后面貌,郭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经过3年奋战,改造了村南数千亩的盐碱地,修成了17条南北排水渠和东西两条拦洪渠,总长25公里。西营村还同邻村一起将牛涧河加宽,修筑了一级、二级提灌,砌成了两座水塘,保证全村400多公顷耕地涝能排、旱能浇,取得了治水治碱的胜利,年年获得好收成。西营村50年代在全乡率先摘掉了“统销大户”的帽子。到50年代末,不仅不再吃统销粮,每年还向国家缴售粮食20~25万公斤。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许多地方都出现减产甚至绝收,西营还累计上缴国家粮食50万公斤。
郭巧带领全村干群,彻底改变西营贫穷落后面貌的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从1953年开始,她作为农村女性的杰出代表,多次出席乡(公社)、县、地区和全省妇女代表大会,连续被选举为省、地、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并兼临汝县委常委、洛阳地委常委、省委委员,洛阳地区妇联副主任(兼)。1955年起,多次名列全省十大特等劳模榜首。196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国闻名的“郭大娘”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1966年应邀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还到中南海住了4天,享受到特殊的政治待遇。1969年,当选为党的全国九大代表,出席了大会。临汝县撤县建市后,郭继续当选为汝州市党代表、镇人大代表,继续参政议政。
郭巧在农村基层干部岗位上干了几十年,获得了多种荣誉和成绩,但她从不以此为资本贪图名利,不索求任何待遇。按条件,她早该转为国家干部,然而,她都没有那样做,而是把全部身心倾注于可爱的家乡,无私地奉献。生活上她一贯清正廉洁,不论是在家里,或在外面工作,都是勤俭节约的典范,经常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着是农村家庭妇女打扮。她没有靠自己的地位和“名气”为一个儿孙安排工作,儿孙们埋怨她没有给家里办一点事,但她无怨无悔,真正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