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道德领域 >
第三届汝州市道德模范事迹——牛 松 (诚实守信)
责任编辑:文明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05 点击:32736 标签:

牛松.jpg

牛松,女,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64年8月生于汝州市临汝镇西营村, 1985年参加工作到蟒川乡人民政府,先后担任宣传干事、文化站长、妇联主任,1993年过渡为国家公务员,2002年调任汝州市文化局,竞聘上岗剧目创作室主任至今。国家二级编剧,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千人计划”第三期学员。

牛松对工作认真负责、 爱岗敬业,为人诚实守信、团结友善。

2001年她收养了遗弃女孩儿党石榴,并在收养证书的承诺栏内诚恳地写下了承诺:“先抚养孩子成人,再培养孩子成才!”就是这一声“承诺”, 成就了牛松“诚实诚恳、信用信任”的“完美人生”

石榴三个月时候被诊断出“小头畸形”(脑瘫),福利院的院长打电话让她把孩子送过去由福利院抚养,并说“早晚想她了,你来看看”! 可她望着目光呆痴、孤立无助的孩子,想象着孩子的艰难人生,母爱的本能在她的心底油然而生,她们夫妇达成共识决计养下去,第二天就抱孩子住进了郑州儿童医院。之后的几年间是一段艰辛的求治之路……郑州儿童医院、汝州脑瘫医院……求治的结果:花钱多、疗效小,并有专家告诉她“这是国际难题”……

石榴因为小时候喝药、灌药多了,惧怕饭碗、汤勺,只要看见饭碗、汤勺,就会拿小手捂住嘴,任你咋哄拒绝张嘴,汤水一点也喂不进嘴里,只靠水果补充水分。看着孩子干枯的嘴唇和瘦弱的身子,一家人愁眉不展……为了让石榴吃进去饭,她们是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她家先生把甜瓜瓤子掏空做饭碗,把黄瓜瓤子掏空做汤勺,她受到启发把苹果掏个洞做饭碗,拿橙子皮、橘子皮做饭碗……石榴欣然接受大口吃饭……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她们都靠着这些“饭碗、汤勺”给孩子喂饭,饭量增大了,身体健壮了,快满四岁的时候石榴竟奇迹般站了起来,她“不失时机”地拉住孩子小手学走路,从一步一步到一块一块地板砖,从房间里到院子里,从院子里再到门前的大路上,石榴学会了走路。看着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家人喜不自禁、开心极了。

石榴狂躁起来时会疯狂地揪自己的头发,或抓挖自己的手臂,每当这时牛松总是争抢着用她自己的双手护着、遮挡着孩子的头发、手臂,并千方百计逗她开心,缓解孩子的狂躁情绪,任凭她自己的双手被她扣得血肉淋淋,伤痕累累;石榴恼怒时会把新买的衣服撕扯得七零八落,她总是不言声捡起来一针一线缝好,重新给她穿上;石榴爱吃水果,一年四季她们家时令水果从不断档;石榴爱吃饺子,她只要有空就动手做手工饺子放在冰箱里“以备急需”;石榴看电视时会因为收不到自己心爱的频道或看到不开心的画面狠狠摔下手里的遥控器,或把手里的遥控器砸向电视机,一年内她们家曾经换下过三台电视机,摔坏的遥控器不计其数,但是她们全家人从无责怪、从无怨言,常常为电视机没有掉下来砸伤孩子而庆幸。 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时不时打电话回来问问“石榴这些日又长能(处)了没有?又有进步没有?”

石榴就是这样在她们温馨的家庭里被呵护着、被珍爱着。曾被医学界判为“不治顽症”、“终生不能行走”的“痉挛性从重型偏瘫”女孩儿,如今竟奇迹般直立行走,且日常用语、日常用具清晰辨认,手拿电视遥控可以自如搜索到自己心爱的频道,控制音量大小,来了客人搬凳让座,看到自己心爱的饭菜端上餐桌,她会点头致谢。更不可思议的是,“无有任何语言功能”(专家的话)的石榴竟能清晰、亲昵地呼出“爸爸”“妈妈”……这些都被医学界专家称为“奇迹”。

二十年了,屈指算来,七千多个日日夜夜,她茹苦含辛养育着与自己无任何血缘关系的脑瘫女孩儿,喂她吃喝、帮她拉撒,助她站立、教她行走,与她如影随行、和她相伴左右,不离不弃、无怨无悔。

就是这样,牛松凭着坚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望而生畏的困难,趟出了一条常人不敢涉足的道路……

《河南日报》曾以《伟大母爱演绎人间真情》、《国土资源》杂志以《大爱创造人间奇迹》为题先后报道了这一事迹;《平顶山日报》、《汝州信息》也曾做过报道;她家先生远在贵州的老战友不远千里寄来字画“大爱无疆、善行天下”!

2016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省妇女联合会”等五部局授予“河南省最美家庭”,2016年跟随“河南省最美家庭报告团”巡回报告,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2017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五好家庭”。

二十年来,她在生活和工作中精彩地扮演着“双重角色”,她一方面尽心竭力用爱心构筑着她的特殊家庭,关爱着她的智障女儿,另一方面,她不忘初心使命牢记编剧职责,悉心创作。

2013年,她从中国文明网上看到“感动山西十大人物陈玉芳”女士义务收养59名孤残儿童,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最高宗旨,让“春潮涌动在三晋大地”……

她震惊了——“我养育一个孤残儿,就被累得筋疲力尽、呲牙咧嘴,陈大姐竟然为59个孤残儿撑起一片蓝天?”此后她又看到一篇文章说: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道德的滑坡、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加之人口流动、天灾人祸,孤残儿童在一些地区出现成倍增长趋势,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成长和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看到这里,编剧的责任感和创作激情在她胸中涌动:她要以陈玉芳为原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做铺垫,创作一部关爱孤残儿的戏剧。她到山西临猗采访了陈玉芳,走进了陈玉芳的生活,很快创作出现代戏《春打六九头》戏中写到: “沁人肺腑‘妈’一声,行云流水驻足听,一声承诺千钧重,倾囊相助走人生。”。该剧获得“第三届黄河戏剧奖 戏剧文学奖”。  

2014年6月她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道湛社区72岁的老人王月申二十年间,辛勤打工,辛苦积攒,替儿还债,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家庭,荣登“中国好人榜”……她深入到诸葛镇进行采风,见到了骨瘦如柴的王月申。就是这个“诚信老爹”用“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树起了一座接地气、带民气的“平民诚信丰碑”,他不就是她们身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强调的不就是道德在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就是靠诚实守信滋养道德、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

四十天后她创作出了呼唤诚信、呼唤道德的大戏《河洛人家》。 该剧入选河南省“中原人文精神系列工程——艺术精品工程”。

2018年三月,牛松了解到,上世纪20年代末,河南大地连年遭受旱灾、蝗灾,且军阀混战,百姓饥寒交迫,食不裹腹。灾情惊动了江苏无锡溥仁慈善会,他们冒着中原大战的炮火,连续3年到河南设粥厂、放舍饭,赈济灾民,救人无数……

身为剧作家的牛松,触景生情,夜不能寐,她联想到中国大地上的扶贫和习总书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那份 “大爱无疆、心系苍生”的扶贫情结,一缕按捺不住的创作激情油然升腾, 她查阅资料深入生活,欣然创作了传递“扶贫济困、慷慨奉献”的大型慈善现代戏《德缘》,剧本完稿后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乡村振兴战略”如一缕和煦春风拂晓在中华大地,具有政治敏锐性和艺术创造力的牛松夜以继日用了六个月时间创作出了六十多万字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红火日子唱着过》。

牛松就是这样,为人民创作,写人生、写生活、写改革大潮中的“风流人物”、写和谐社会中的“平凡人家”,讴歌时代新人、赞美壮丽河山。2018年,年过半百的她被文化和旅游部选入“千人计划”第三期学员,到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深造,同年11月晋升为副高职称、国家级二级编剧。

其中:与人合作的39集电视连续剧《天歌》获河南省委宣传部“入选奖”;大型现代戏《汝水河畔》、《万家灯火》等三十多部大中小型剧本、曲艺荣获平顶山一等奖。小戏曲《亲情家园》河南省委宣传部三等奖;大型现代戏《月上柳梢头》荣获“第二届黄河戏剧奖.戏剧文学奖银奖”;大型现代戏《河洛人家》入选河南省“中原人文精神系列工程——艺术精品工程”; 大型古装戏《王钝》荣获“河南省第十四届戏剧大赛”金奖;与人合作的大型现代戏《天青梦》荣获“河南省第十四届戏剧大赛”文华奖;大型现代戏《金池村》入选“河南省优秀廉政大戏全省巡演”在河南省全省巡演;2016年创作的大戏《靠山吼》入选“文化旅游部2016年戏曲剧本孵化计划”;2020年由本人执笔创作的小粤剧《家访》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

这些作品演出和获奖后,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被汝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六批汝州市优秀人才”;2017年被授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汝州精神” 先进人物;2016年被汝州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道德模范引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被平顶山妇联授予“平顶山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 2016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省妇女联合会等五部局授予“河南省最美家庭”;2018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